目录

Vue-项目性能优化实战

Vue 项目性能优化实战

性能优化有一套「发现 → 定位 → 解决」的闭环方法论。本文以真实项目为蓝本,从编码阶段到上线监控,给出一条可落地的 Vue 性能优化路线图。

一、量化指标定位性能瓶颈

任何优化之前先用量化证据锁死问题。

  • Lighthouse 一键跑分:首屏、交互、CLS 三条红线
  • Performance 面板录制:定位长帧、强制同步布局
  • 埋点 SDK:把 FP、FCP、TTI、长任务扔给监控平台

只有当指标低于业务阈值(如 TTI > 3 s)才进入下一步。

二、优化编码

1.组件拆分与懒加载

  • 路由级:const User = () => import('@/views/User.vue')
  • 组件级:defineAsyncComponent 让 Modal 按需加载
  • 列表级:虚拟滚动 vue-virtual-scroller 只渲染可见行

2.响应式最小化

  • ref 优于 reactive:减少深层 Proxy 开销
  • 冻结只读数据:Object.freeze(list) 跳过追踪
  • 事件防抖:lodash/debounce 把高频输入压到 300 ms 一次

3.缓存一切可缓存

  • 组件缓存:<KeepAlive include="UserCard">
  • 计算缓存:computed 自动跳过无依赖更新
  • 请求缓存:swr 策略避免重复接口调用

三、网络资源优化

  • 图片:统一 WebP + CDN 自适应宽度
  • 图标:SVG Symbol 代替雪碧图,减少一次 HTTP 往返
  • 第三方库:
    • lodash-es 按需导入
    • 大体积库走 CDN,webpack 外部化
  • 代码分块:SplitChunksPlugin 自动分离 vendor、runtime、async chunk

四、打包构建优化

  • Tree-Shaking:ESM + sideEffects 白名单
  • 并行压缩:esbuild-loader 把 Terser 换成 Go 实现
  • SourceMap:生产环境用 hidden-source-map,既定位又保密
  • Bundle 分析:vite-bundle-analyzer 找出体积大户

总结

性能优化不是一次性冲刺,而是持续交付的马拉松。用数据说话,用工具落地,用监控守护——让每一次代码提交都带着性能基因,用户才会在毫秒级体验中感受到「丝滑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