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Spring-AI-应用开发工程师面试全流程从-RAG-到企业级架构落地

Spring AI 应用开发工程师面试全流程:从 RAG 到企业级架构落地

一、基础概念与核心技术

面试官: 小C,先从基础聊起。你能说一下 Spring AI 是什么吗?它的核心组件有哪些?和 LangChain 或直接用 OpenAI API 相比有什么不同?

小C: 嗯,我理解是 Spring AI 是 Spring 团队推出的一个整合大模型的框架,它把大模型 API 集成进 Spring Boot 应用里,提供了像 ChatClientPromptTemplateVectorStore 这样的组件。和 LangChain 相比,它更轻量,贴近 Spring 开发风格;和直接调用 OpenAI API 相比,它把模型交互、RAG 流程抽象成了 Spring 的标准 Bean,减少了重复代码。

面试官: 嗯,你这个点说得对,但是还不够全面。那什么是 Prompt Template?它在 Spring AI 中是怎么用的?

小C: 嗯,我理解是 Prompt Template 就像是一个动态拼接 Prompt 的工具,可以用变量注入,避免写死。比如在 Spring AI 里用 PromptTemplate.from("请回答关于 {topic} 的问题"),然后填充 topic 变量。这样方便在不同业务场景下重用。

面试官: 好。那再深入一点,你能解释一下 RAG 的流程吗?

小C: 嗯,我理解是 RAG(检索增强生成)主要分两步:先用向量数据库做检索,把相关的知识库内容找出来;然后把这些结果和用户问题一起拼接进 Prompt,再交给大模型生成答案。在 Spring AI 里可以用 VectorStore 来存储和检索,再用 ChatClient 来调用模型。

面试官: 可以。那如果我们接一个 Milvus 作为向量数据库,你觉得集成 Spring AI 会遇到什么挑战?

小C: 嗯,我只了解一部分。可能是 Milvus 的 Java SDK 和 Spring Data 生态不完全兼容,要么自己写适配层,要么用已有的社区实现。另外一个挑战是如何保证索引更新和检索速度,比如数据量很大时要考虑分片和缓存。可能我的理解还不够完整。


知识点解析

标准答案:

  • Spring AI 核心组件ChatClient(对话接口)、PromptTemplate(模板化 Prompt)、VectorStore(向量存储与检索)。
  • 区别:LangChain 偏工具链式,支持复杂工作流;Spring AI 更偏 Spring Boot 集成,简化应用落地;OpenAI API 则更底层。
  • RAG 流程:用户 Query → 向量化 → 检索知识片段 → 拼接 Prompt → 大模型生成 → 返回答案。
  • 挑战:数据库驱动兼容性、索引性能、延迟优化、数据更新机制。

业务场景分析:
在智能客服、知识库问答、企业内部文档搜索等应用里,RAG 能显著减少「AI 幻觉」,保证回答基于真实数据。

技术实现要点:

  1. Spring AI 的 VectorStore 接口定义存储/检索 API。
  2. 集成 Milvus 时需要写 Adapter,把 Milvus SDK 封装为 Spring Bean。
  3. 配合 Spring Cache/Redis 提高热查询性能。

最佳实践建议:

  • PromptTemplate 尽量保持结构化,减少模型误解。
  • 向量库要监控查询延迟,避免影响用户体验。
  • 在生产中加入日志和链路追踪,方便调优。

二、系统架构与工程实现

面试官: 假设我们要做一个多租户 AI 平台,不同租户可能用不同模型或不同 API Key。你会怎么在 Spring Boot 里实现?

小C: 嗯,我理解是可以通过 TenantContextHolder 保存租户信息,然后在调用 ChatClient 时,根据租户动态选择模型配置。比如在 Spring 配置里用 @Bean @Scope("prototype") 来注入不同的模型客户端,也可以通过工厂模式在运行时切换。

面试官: 嗯,你说到重点了,但要注意租户隔离的安全问题。那 Spring AI 支持流式输出吗?比如我们做一个 Web 前端的聊天应用。

小C: 支持的。可以用 Flux<ChatResponse> 这种响应式方式,结合 Spring WebFlux,把模型的 Streaming Response 一点点推给前端。我之前踩过坑是前端要用 SSE(Server-Sent Events)来接收流式数据。

面试官: 很好。那如果处理大规模并发请求,你会怎么优化?

小C: 嗯,我理解是要做几个层面的优化:

  1. 模型请求异步化,避免阻塞线程。
  2. 批量请求聚合,减少 API 调用次数。
  3. 用缓存和向量索引优化检索。
  4. 监控 QPS,考虑限流和熔断。
    可能我的理解还不够完整。

知识点解析

标准答案:

  • 多租户支持:利用上下文(如 TenantContext)、工厂模式或配置中心,动态加载不同租户的模型配置。
  • 流式推理:Spring AI + WebFlux + SSE,支持实时输出。
  • 性能优化:异步非阻塞架构、批量请求、缓存、限流、熔断、监控。

业务场景分析:

  • 多租户适合 SaaS 模型平台。
  • 流式推理常见于智能客服、教育答疑,用户体验更好。
  • 性能优化在金融风控场景尤为关键。

技术实现要点:

  • Flux<ChatResponse> + MediaType.TEXT_EVENT_STREAM_VALUE 实现流式接口。
  • 动态租户配置可借助 Spring Cloud Config 或数据库。
  • 性能优化结合 Spring Boot Actuator 监控和 Redis 缓存。

最佳实践建议:

  • 统一管理租户 API Key,避免泄露。
  • 流式接口前后端协议要统一,否则容易报错。
  • 大规模请求要做压测,提前发现瓶颈。

三、业务落地与应用场景

面试官: 假设我们要做一个企业智能客服,Spring AI 怎么设计?

小C: 嗯,我理解是:

  1. 前端用户请求进来,经过 Spring Boot 网关。
  2. 服务层用 Spring AI 的 ChatClient 调用模型。
  3. 知识库部分用 RAG + 向量数据库。
  4. 多租户场景下,每个客户有独立的模型配置。
  5. 为了低延迟,用流式返回给前端。

面试官: 嗯,可以。那在金融风控里,Spring AI 怎么保证合规性?

小C: 这个我只了解一部分。可能是要加可解释性,比如把检索到的知识内容返回给用户一起展示,避免纯黑箱。同时结合 Spring Security 控制权限,敏感数据要脱敏。

面试官: 好的。那最后一个问题,在企业知识库系统里,怎么避免「AI 幻觉」?

小C: 嗯,我理解是要做几件事:

  1. 用 RAG 检索限定上下文,不让模型自由发挥。
  2. 在 Prompt 里明确指令,比如「如果不知道就回答不知道」。
  3. 加置信度过滤,低于阈值的答案不要返回。
  4. 结合人工审核机制。

面试官: 嗯,这些方法都比较实用。今天就到这里,回去等通知。


知识点解析

标准答案:

  • 智能客服架构:前端 → 网关 → Spring AI 服务 → RAG 检索 → 模型调用 → 流式返回。
  • 金融风控合规性:输出可解释、日志追踪、权限控制、数据脱敏。
  • 避免幻觉:限制上下文、明确 Prompt、置信度过滤、人工审核。

业务场景分析:

  • 智能客服:快速响应、多租户 SaaS。
  • 金融风控:合规性最关键,AI 要辅助而不是替代人。
  • 企业知识库:准确性第一,幻觉控制尤为重要。

技术实现要点:

  • 用 Spring Security 保障安全。
  • @Controller + SSE 实现流式接口。
  • 用 RAG + 向量库实现文档问答。

最佳实践建议:

  • 金融医疗等行业 Prompt 要谨慎,增加法律合规校验。
  • 企业知识库定期更新索引,保证内容时效性。
  • 幻觉控制要多层次:技术 + 流程 + 人工。

文章标签:
SpringAI,SpringBoot,RAG,向量数据库,流式推理,多租户架构,智能客服,企业知识库,金融风控,AI应用落地